金属加工基础符号RE详解
一、设备型号详解
金属加工设备型号通常由多个字母和数字组成,每个字母和数字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。以某型号金属加工中心为例,其型号为XH-5032。
1. X:代表设备类别,X表示金属加工中心。
2. H:代表设备结构形式,H表示立式加工中心。
3. 50:代表主轴箱的规格,50表示主轴箱的最大加工直径为50mm。
4. 32:代表工作台尺寸,32表示工作台最大加工范围为320mm×320mm。
二、金属加工基础符号RE详解
1. RE的含义
RE是金属加工中的基础符号,表示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。进给量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相对于工件的移动速度,通常以单位长度或单位时间内的移动量来表示。
2. RE的计算方法
进给量的计算公式如下:
F = S × Z
其中,F表示进给量(mm/r或mm/min),S表示每转进给量(mm/r),Z表示每齿进给量(mm/z)。
3. RE的选用原则
(1)根据工件材料选择进给量
不同材料的切削性能不同,因此选用进给量时应根据工件材料进行选择。一般来说,软材料的进给量较大,硬材料的进给量较小。
(2)根据刀具几何参数选择进给量
刀具的几何参数包括前角、后角、主偏角、副偏角等。刀具几何参数不同,其切削性能也不同。选用进给量时应考虑刀具的几何参数。
(3)根据机床性能选择进给量
机床的性能包括主轴转速、进给驱动等。机床性能不同,其加工能力也不同。选用进给量时应考虑机床的性能。
三、案例分析
1. 案例一:某企业加工一批铝合金工件,工件材料为6061铝合金,厚度为10mm。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进给量过大,导致工件表面出现划痕。
分析:6061铝合金切削性能较好,但硬度较高。在加工过程中,进给量过大,导致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积增大,摩擦力增加,从而产生划痕。建议将进给量减小,以提高加工质量。
2. 案例二:某企业加工一批碳钢工件,工件材料为Q235,厚度为20mm。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进给量过小,导致加工效率低下。
分析:Q235碳钢切削性能一般,在加工过程中,进给量过小,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积减小,摩擦力降低,从而降低加工效率。建议将进给量适当增大,以提高加工效率。
3. 案例三:某企业加工一批不锈钢工件,工件材料为304不锈钢,厚度为5mm。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进给量过大,导致刀具磨损严重。
分析:304不锈钢切削性能较差,硬度较高。在加工过程中,进给量过大,导致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积增大,摩擦力增加,从而加速刀具磨损。建议将进给量减小,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。
4. 案例四:某企业加工一批铸铁工件,工件材料为HT200,厚度为30mm。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进给量过小,导致工件表面出现波纹。
分析:铸铁切削性能较差,硬度较高。在加工过程中,进给量过小,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积减小,摩擦力降低,导致工件表面出现波纹。建议将进给量适当增大,以提高加工质量。
5. 案例五:某企业加工一批钛合金工件,工件材料为TC4,厚度为8mm。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进给量过大,导致刀具振动严重。
分析:钛合金切削性能较差,硬度较高。在加工过程中,进给量过大,导致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积增大,摩擦力增加,从而引起刀具振动。建议将进给量减小,以降低刀具振动。
四、常见问题问答
1. 问:什么是金属加工基础符号RE?
答:金属加工基础符号RE表示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,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相对于工件的移动速度。
2. 问:如何计算进给量?
答:进给量的计算公式为F = S × Z,其中F表示进给量,S表示每转进给量,Z表示每齿进给量。
3. 问:进给量选用原则有哪些?
答:进给量选用原则包括根据工件材料、刀具几何参数和机床性能进行选择。
4. 问:如何根据工件材料选择进给量?
答:根据工件材料的切削性能选择进给量,软材料的进给量较大,硬材料的进给量较小。
5. 问:如何根据刀具几何参数选择进给量?
答:根据刀具的几何参数,如前角、后角、主偏角、副偏角等,选择合适的进给量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