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车间一线待了十几年,见过太多因为排屑机“闹脾气”让整条生产线停摆的例子。有次凌晨两点,某航空零部件厂的车铣复合机突然报警,操作工跑过去一看,排屑机的链板被卷成弹簧状的长铁屑死死缠住,电机过热停机。技术员拆了三个小时,耽误了紧急订单,光赔偿金就够买两台新的排屑机。后来跟老师傅聊天时,他拍了拍排屑机的机身说:“这玩意儿就像机床的‘肠胃’,吃进去(切屑)顺畅,消化好(排出),机床才能好好干活的。你平时不管它,它关键时刻就给你‘使绊子’。”
那问题来了——车铣复合机的排屑机,到底能不能有效防止故障? 答案是肯定的,但前提得搞明白:故障不是“防”出来的,而是“管”出来的。你把它的脾性摸透了,该做的维护做到位,故障率自然降下来。今天就用这些年在车间见到的真实案例,说说排屑机故障到底怎么防。
先搞懂:排屑机为什么总出故障?
见过不少工厂,买回车铣复合机时只盯着主轴精度、换刀速度,排屑机觉得“就是个铁槽子带链条,能坏哪去?”结果用不了半年,问题全出来了:要么是链板经常断,要么是排屑排不干净切屑堆到导轨上,要么是电机三天两头烧。
其实排屑机的故障,就藏在这些“被忽略的细节”里:
第一,切屑“喂不进去”或者“消化不了”。车铣复合机加工的材料五花八门,有铝件、钢件,甚至钛合金、高温合金。铝切屑软、易粘连,钢切屑硬、锋利,钛合金切屑又粘又硬,像“小钢片”。如果排屑机的类型和加工材料不匹配——比如加工铝件用了链板式排屑机(适合短碎屑),结果铝屑粘在链板上越积越厚,最后电机带不动,直接“卡壳”;或者加工钢件用了螺旋式排屑机(适合长卷屑),结果卷屑把螺旋绞刀缠成了“麻花”,电机憋坏了。
第二,关键部件“偷偷磨损”。排屑机的“心脏”是电机和减速机,“骨架”是链板/刮板,“关节”是轴承和导轨。这些部件每天都在高速运转、摩擦,时间长了不保养,链板上的销子磨细了会断,轴承缺油了会卡死,减速机齿轮磨损了会异响。有次修一台排屑机,拆开减速机一看,齿轮上的齿都快磨成“刀片”了——操作员说“半年没加过油,觉得没声音就不用管”,结果齿轮打齿,整个减速机报废,换了新的花了三万多。
第三,安装和调试“没踩准点”。新机子装完,排屑机的水平度没调好,链板一边高一边低,运行起来总是卡顿;或者出屑口的角度没对准料箱,排出去的切屑“哗啦”一下溅回来,堆在机床导轨上,导致导轨拉伤。见过最离谱的,一台排屑机装反了,链板跑的方向反了,切屑没排出去,反而越推越多,直接把机床的防护门顶变形了。
第四,日常维护“走过场”。不少工厂的维护日志上写着“每日清理排屑机”,实际就是拿铁锹铲铲表面的碎屑,链板底部的切屑碎末、冷却液里的油泥全积在里头,时间长了变成“水泥块”,把链板卡得死死的;还有的以为排屑机“防水不用润滑”,轴承密封圈破了也不换,冷却液渗进去,轴承生锈卡死,链板动都动不了。
关键一步:给排屑机“对症下药”,故障率降一半
知道了故障原因,防止就有的放矢了。其实排屑机的维护不用花大钱,关键在“细”和“恒”。结合这么多工厂的实践经验,总结几个实在的招:
第一步:选对“型号”,别让排屑机“勉为其难”
买排屑机时,别只听销售说“这个最便宜”,得盯着你的加工材料切屑形状来选:
- 加工铝、铜等软材料:选螺旋式排屑机或者链板式排屑机。螺旋式的绞刀能把软屑卷成团,不容易粘;链板式的底板平整,适合碎屑,但记得链板要做防腐处理(铝屑遇水容易腐蚀链条)。
- 加工钢、钛合金等硬材料:必选链板式排屑机!链板是平的,硬切屑掉上去不会被“卡住”,而且链板之间是咬合结构,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。有次给某汽车零部件厂排屑机升级,把螺旋式换成加厚链板式,硬质合金钢切屑处理起来顺畅多了,故障率从每月3次降到0.5次。
- 加工产生粉尘的铸铁件:选刮板式排屑机,配合除尘罩。刮板能把底部的粉尘刮干净,不会像链板式那样积粉尘在缝隙里。
提醒:如果加工材料经常换(比如这个月做铝件,下个月做钢件),最好选“可调整式”排屑机,比如链板间距可调、螺旋导程可调,适应不同切屑。
第二步:日常维护“抓重点”,别等坏了再修
排屑机的维护,其实就盯住四个地方:链板/刮板、电机减速机、导轨、冷却液系统。
1. 链板/刮板:每天“看一眼”,每周“摸一遍”
链板是排屑机的“传送带”,最容易出问题的是销子和连接板。每天开机前,先蹲下来看看链板有没有“歪斜”——如果一边紧一边松,说明链条张紧度不对,得调一下张紧轮(张紧太紧会增加电机负载,太松会掉链子);再摸一下链板的销子,有没有“毛刺”或者“松动”,毛刺会刮伤导轨,松动会导致链板断裂。
每周停机时,用压缩空气吹一下链板缝隙里的碎屑(尤其是底部),别让碎屑变成“硬块”卡住链板。链板用久了会磨损,如果发现链板的厚度比原来薄了1/3,就得换了——别心疼钱,一个小链板断裂,可能把整个排屑机卡住,维修费够换20个链板。
2. 电机减速机:“听声音、测温度、定期换油”
电机减速机是排屑机的“动力源”,坏一次修起来至少停机三天。每天运行时,站在排屑机旁边听声音——如果听到“嗡嗡”的异响或者“咯噔咯噔”的撞击声,说明轴承或者齿轮磨损了,赶紧停机检查;用手摸一下电机外壳,如果烫得放不住(超过60℃),说明电机过载,可能是链板卡住或者电压不稳,得赶紧处理。
减速机必须按时换油!新的减速机运行500小时后就得第一次换油(把里面的铁屑碎末倒掉),之后每2000小时换一次。换油时记得用油标尺检查油位,油太少了润滑不够,太多了会增加散热负担。见过某工厂减速机三年没换油,打开一看,齿轮上的油都成了“黑泥”,齿轮磨损严重,最后整个减速机换新,花了小两万。
3. 导轨和链条:“清污泥、上润滑”
排屑机的导轨是链板“跑”的轨道,如果导轨上积了污泥或者冷却液残留,链板运行起来就会“发涩”,增加电机负载,还会磨损导轨。每天下班前,用抹布把导轨擦干净(别用水冲,容易生锈),每周用润滑脂给导轨和链条的“非工作面”上点油——注意是“非工作面”,比如链条的内侧(不接触切屑的一面),避免油污污染切屑和加工件。
4. 冷却液系统:“别让排屑机‘泡在脏水里’”
排屑机一般和冷却液系统配套使用,冷却液脏了,排屑机的链板、导轨也跟着脏。所以冷却液必须定期过滤:每周清理一次过滤箱里的切屑碎末,每月检查一次冷却液的浓度(浓度不够会导致切屑生锈,浓度太高会粘附在排屑机部件上)。如果冷却液太脏(发黑、有臭味),就得全部换掉——别觉得“还能用”,脏冷却液会加速排屑机部件的磨损,甚至影响加工件的表面质量。
第三步:操作习惯“改一改”,减少“人为故障”
很多排屑机的故障,其实是操作工“不小心”造成的。比如:
- 超负荷加工:车铣复合机一次吃刀量太大,切屑太多,排屑机排不过来,导致切屑堆在机床里。这时候应该分两次加工,或者降低进给速度,给排屑机“留点时间”。
- 乱扔工具、工件:有次见操作工把一把扳手掉进排屑机,结果链板被卡住,电机烧了。必须规定:排屑机周围不能放工具、工件,更不能让硬物掉进去——如果掉进去了,立刻停机清理,别强行启动。
- “带病运行”:排屑机有异响、卡顿时,操作员觉得“还能转一会儿”,继续加工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故障(比如链条断掉,损坏整个排屑机槽)。必须严格执行“故障停机”制度:有异常立刻按急停按钮,报修。
第四步:加装“小助手”,让排屑机“少干活”
有时候光靠人工维护不够,可以给排屑机加几个“辅助装置”,让它更轻松:
- 磁性分离器:如果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细小铁屑,在排屑机入口装个磁性分离器,把冷却液里的铁屑吸出来,减少排屑机的清理负担。比如某模具厂用了磁性分离器,排屑机每天清理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20分钟,故障率下降了60%。
- 碎屑机:对于长卷屑(比如钢件加工出的螺旋屑),在排屑机前面加个碎屑机,把长卷屑切碎,避免缠绕链板。之前有个客户加工不锈钢,长卷屑总是缠排屑机,后来装了碎屑机,再没出现过“缠链板”的问题。
- 传感器报警:在排屑机的易卡堵位置(比如链板转弯处、出屑口)装个传感器,一旦切屑堆积过多,传感器会报警提醒操作员,避免排屑机过载停机。这种小装置几百块,能省下不少停机损失。
最后想说:排屑机不是“附属品”,是加工效率的“保障线”
见过太多工厂,把几十万的车铣复合机当“宝贝”,每天保养得锃光瓦亮,旁边的排屑机却满是油泥、链板松动,最后因为排屑机故障,导致高精度的机床停转,加工件报废,真是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。
其实排屑机的故障率,完全能控制在5%以下——只要你选对型号、日常维护做到位、操作工养成良好的习惯。记住一句话:机床的“心脏”是主轴,但“肠胃”是排屑机,肠胃不通,吃再多好东西(材料)也干不出活(好产品)。下次你经过车间时,不妨蹲下来看看排屑机:链板运转顺不顺?有没有异响?底部积没积碎屑?这些小细节,藏着加工效率的“大文章”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